rechuli 发表于 2013-6-10 23:11:40

验证斧头热处理过不过关是连砍5次8#铁丝,你应用过吗?

本帖最后由 rechuli 于 2013-6-11 17:28 编辑

      你们有谁做过斧头的热处理淬火?我们在1982年用45#钢做斧头,然后淬火+回火。验证斧头淬火好坏是用斧头砍8#铁丝,能连砍5次8#铁丝,而斧头印口没问题时,才能够验证你的热处理淬火过不过关。你试验过吗?
      这样做是因为我们在东北,斧头、砍刀是上山砍柴常用的工具。
       当我们遵循热处理工艺时,淬火+回火后的斧头根本不好用。这是因为我们常规热处理工艺的问题。因此,通过实验证明,很多的经验并不完全符合当时热处理的理论要求。因此,我们经常采用经验做法。很实用呀!

             在这个年代为什么提出这一个古老的热处理工艺问题?
    我是为了让你们关注一个细节:那就是采用不同的加热区域和不同的冷却区域,可以得到不同的热处理结果。并不是让你认可这一种过时了的热处理技术。
    现有的热处理加热技术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整体加热有很多的弊病。分体加热和分体冷却技术可以得到很好的热处理效果。你可以用现在的整体加热技术处理斧头,看看能否达到简单的热处理的效果。
    在3D高速发展的时代,热处理需要3D分区加热和分区冷却技术,需要你们现有的热处理技术人员开发和关注!!!

qibao9891 发表于 2013-6-11 00:49:09

请问您的经验做法是怎样的呢?

Wangqinghua196 发表于 2013-6-11 10:59:20

本帖最后由 Wangqinghua196 于 2013-6-11 11:25 编辑

qibao9891 发表于 2013-6-11 00:49
请问您的经验做法是怎样的呢?

我们不排斥独门绝技,但是作为沟通的语言,应该采用规范性的文件。既然现在(那时候,1982年可能还没有)国家有规范。那就照办为妥。或者按合同约定办理。

伯龙马 发表于 2013-6-11 12:12:58

      过去或现在技术尚不发达的地区,采用这种方法是有效地。这种方法是很早以前钳工或锻工对一些斧头、凿子等手工工具常采用的淬火和回火方法。
    具体操作方法是:将所处理的手工工具全部或局部加热到橘黄色,然后将刃口(约10至15mm)浸入水中,待没浸入水中的部分发黑立即提出,利用余热进行自回火,同时观察刃口部分呈现金黄色(相对于150至180度)后立即全部浸入水中冷却到底冷却到室温。这种方法估计专家组杨工等60岁以上的老工程师们都知道。

cnszgong 发表于 2013-6-11 14:24:05

斧头淬火以前我做过,盐浴炉局部加热。淬火后斩断铁丝不能卷口。

所以因为 发表于 2013-6-11 16:34:39

大家不知是否看到过聋哑人在路边买菜刀?

shaod 发表于 2013-6-11 16:41:43

所处的年代不同,环境也就不同了。
那个年代大家能使用的材料无非就是那几种碳钢,45#、T8、T10·····这类,这类材料的热处理大家都清楚的,淬透性、危险尺寸、截面过渡等等的考虑,自然,经验很重要了。
现代社会物质的丰富、大规模的量产需要的就不等同于所谓的“经验”了。

伯龙马 发表于 2013-6-12 16:24:29

rechulii先生:看样子您很关心热处理这门技术,也看出您还不太了解热处理的更多知识吧?热处理不仅仅是整体加热和整体冷却,很多情况是局部加热或局部冷却。就您所说的斧头而言,达到同一效果,有多种方法,恐怕您说不出来三种以上的吧?如果我对您估计太低?那您就具体谈谈您的哪些方法,让我们学习学习也好。
    热处理引入“3D”技术很好。请您实实在在地具体谈一谈则更好,期待!

rechuli 发表于 2013-6-21 23:13:58

本帖最后由 rechuli 于 2013-6-21 23:33 编辑

伯龙马 发表于 2013-6-12 16:24
rechulii先生:看样子您很关心热处理这门技术,也看出您还不太了解热处理的更多知识吧?热处理不仅仅是整体 ...

      你们讨论的一个观点是先用你们的想法判断别人所提出的问题【是对】或者【还是错】?不是想法引入别人的想法扩大自己的思维。斧子只是一个抛砖引玉的再简单不过了的热处理课题。通过对这个课题可以了解你们的动态。
   2005年很多科学家都发现,我们有很多的原始理论出现了问题,包括热处理技术原始理论。所以,现有很多的自动化、人工智能化等等问题进展不顺利,于是科学家们就从头再来,通过新的原始理论建立新的科学模型,运用现代化分析手段、信息处理手段等等进行科学化研究,并取得了进展。其实研究科学与我们的生活一样,有时候需要从头再来。
    斧头的课题是在这种背景下才提出来的。我是想看看大家的思维和反应。中国很多人对待这样的课题第一个反应就是对或者是不对,不是从另一个侧面考虑为什么要提出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他的的引申含义是什么?
    其实热处理很简单也很复杂。简单的事加热--保温--冷却这样一个简单的过程。复杂的是你是否懂得在这样一个简单的过程背后有什么样的能量资源控制过程。
    热处理最复杂的问题是如何控制【材料系统内在的暗能量性能资源整合】。这一点在热处理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专家和教授能够提出来这样一个复杂的【暗物质】与【暗能量】解决方案。然而,这样一个课题在早上个世纪80年代就有人研究了。美国是2000年以后才将能量问题纳入材料工程类。你们如果懂得了如何调节【材料系统内在的暗能量性能资源】,你的热处理和材料学也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处理问题了。
    在这里祝愿大家事业有成!

搬运工 发表于 2013-6-22 07:18:57

rechuli 发表于 2013-6-21 23:13
你们讨论的一个观点是先用你们的想法判断别人所提出的问题【是对】或者【还是错】?不是想法引入别 ...

你好!
关于你说的“你们讨论的一个观点是先用你们的想法判断别人所提出的问题【是对】或者【还是错】?不是想法引入别人的想法扩大自己的思维。”
我想:这只是你个人的一个看法,是不是真的如你所说呢?我看不一定!
关于你说的“2005年很多科学家都发现,我们有很多的原始理论出现了问题,”这一点, 你能否具体的说说这里的“很多科学”中的一两个代表人物,这些代表人物指出了哪个“原始理论”出现了问题。。。
谢谢交流。

烟不离手 发表于 2013-6-22 16:21:14

本帖最后由 烟不离手 于 2013-6-22 16:31 编辑

专家们讨论的太高深了吧?!烟不离手怎么看不明白到底是说的什么事啊?

利用3D热处理技术分区加热、分区冷却?听着挺前沿的,相信也确实应该是材料热处理的发展方向之一——精细化热处理。
但是下面又说“很多的原始理论出现了问题”,似乎要改造“原始理论”,难道烟不离手也有幸围观“地心说——日心说——宇宙无限论”的21世纪版的上演?
技术与科学的进步当然是随时代的前进而不断进步的了!为适应现代研究、分析技术的发展,通过假设、虚拟来取舍原来的原始理论中的部分论断(论据?)可能也是不得已的(在现阶段也许是唯一可行的)建立新的数学模型的方法,但就此而断言“原来的理论出了问题”是否有失公允?
“尽信书不如无书”是至理名言,但是不经过严密的论证而打到一切是否也失之贸然。
烟不离手年既不长,相信还不至于迂腐至抱残守缺;识见亦非精到,对固有的“原始理论”的认知更是浅薄。但此一说法对烟不离手的冲击彷佛是听见经常叩拜的圣殿的支柱就要倒掉了一样,“惑我”无妨,要是更有识见不如烟不离手者,“惑众”可就让一大批人找不着方向了。为此:希望炉子尽快为烟不离手辈早指迷津。
另外,肖纪美先生很早就在材料科学研究中引入了“人生问题四方程”,“能量”、“性能”、“环境”、“结构”、“过程”.......。肖先生的书,烟不离手看起来似懂非懂,但比之“rechuli”先生带来的震撼,似有不如!



察哈尔汗 发表于 2013-6-22 19:17:31

{:soso_e128:}技术讨论很热烈啊。
感应器是否属于2D、3D?路过的,别被砖削了。

rechuli 发表于 2013-6-22 20:19:48

本帖最后由 rechuli 于 2013-6-23 00:47 编辑

烟不离手 发表于 2013-6-22 16:21
专家们讨论的太高深了吧?!烟不离手怎么看不明白到底是说的什么事啊?

利用3D热处理技术分区加热、分 ...

    肖纪美先生的文章却是很不错,书香门第理论玩的不错。但是他的“人生问题四方程”在材料科学领域并不怎么样。“能量”、“性能”、“环境”、“结构”、“过程”是对的,与我的观点相仿,但仔细研究和细致分析却差异很大,他只注意研究事物的外部能量消耗,没有注意事物内在的能量消耗与能量守恒定律的基本规律。材料的性能取决于内在的性能资源守恒与外部的能量消耗是否达到一个极致的平衡状态,在于合理地分配材料性能资源系统。其实肖纪美先生在外部能源消耗应用方面的研究确实是很精细的。不过在材料系统内在的性能资源研究方面还很欠缺,特别是内在的【暗能量】和【暗物质】方面,没有提出很透彻的基础理论与应用解决方案。肖纪美先生是一个善于理性分析能量消耗的人才,但是他不善于组织与合理调配材料系统内在的性能资源与能量守恒。因此,我们的材料科学到现在为止,也只能进入这样一种低层次的阶段。换句话说,他的水平也就局限于此。
    人无完人,肖纪美先生我敬重他!在这里,我非常感谢你提到了这位老先生,否者我并不知道中国还有这样一位出众的人才。祝你事业有成,生活快乐!
    还有一点,别人的经验和教训有时是有用的,有时候一文钱不值。关键在于能否为你解决现实的问题。要取得成绩就别过于相信别人的说法和理论。任何理论都是为目的寻求一个合理的解释,如果离开了内在的能量守恒、使用环境、运动过程与有效控制,什么理论也无法完成你要达到的目的。因此,我认为,能量守恒、使用环境、运动过程与有效控制是热处理性能资源整合的四定律。这些仅供参考。就当娱乐与玩耍了!

叶落秋未寒 发表于 2013-7-2 10:40:23

听着似懂非懂,让我产生了一个联想。当时我们看科幻片《星球大战》中那个斋待武士说过的特异功能,他说:“其实特异功能就是人体细胞中的原动力,只不过常人无法将它发挥出来。”楼主说的那个暗物质,暗能量是不是与这个比较类似。这只是我自己的猜测,仅供大家参考。

rechuli 发表于 2013-7-3 00:30:59

本帖最后由 rechuli 于 2013-7-3 00:37 编辑

      【暗能量】是由这些看不到的物质所组成的能量。我们的习惯是按照一定规律能够感觉到或测试到的方式去研究能量,如传感器等。紊流是一种不规则的运动能量,同时包括了【暗能量】。其实任何能量都有一定的规律,【暗能量】也是如此。只不过是看不到的东西无法想象而已,因此,也无法建立数学模型,这样给我们的研究带来了很大的问题。
      说句实话:“难者不会,会者不难”,只不过是你没有想到而已。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没有想不到,只有做不到”

rechuli 发表于 2013-7-3 00:39:34

汽车发动机、航空发动机、燃气发动机在材料、气动设计等方面应用了【暗物质】技术,所以,我们无法破解。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验证斧头热处理过不过关是连砍5次8#铁丝,你应用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