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不支持数字)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搬运工

绝大多数会员不了解这个基础性的问题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059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1804

主题

2万

回帖

9万

积分

热处理元老

品牌工程师

积分
91546
QQ
发表于 2014-6-23 16: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随风飘飘 发表于 2014-6-23 09:46
我做的大部分52-53,可能M转变还是不到位!

         也许你的材料含碳量偏下限,我的35CrMo含碳量偏上限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090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750

主题

7207

回帖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漂流族

积分
30059
发表于 2014-6-24 09:0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孤鸿踏雪 发表于 2014-6-23 16:22
也许你的材料含碳量偏下限,我的35CrMo含碳量偏上限

杨工:我用47#的方法能控制在2HRC的范围吗?
能付出爱心就是福,能消除烦恼就是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059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1804

主题

2万

回帖

9万

积分

热处理元老

品牌工程师

积分
91546
QQ
发表于 2014-6-24 10:45:48 | 显示全部楼层
随风飘飘 发表于 2014-6-24 09:02
杨工:我用47#的方法能控制在2HRC的范围吗?

        我觉得很难控制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090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750

主题

7207

回帖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漂流族

积分
30059
发表于 2014-6-24 10:58:05 | 显示全部楼层

调质硬度大部分技术要求的公差在4-5HRC的范围,可能也是考虑到1、一炉次不同位置的硬度范围;2、材料含碳量得到的硬度公差范围。记得去年年会是与高工探讨热处理硬度控制问题时,说“日本技术”是按不同批次的含碳量来决定其回火硬度的,控制硬度低精度比较高!对于单件控制也许可以,对于批量500、1000KG的装炉是否起不到效果,我看网带炉淬火应该可以!
能付出爱心就是福,能消除烦恼就是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97 天

[LV.6]常住居民II

13

主题

242

回帖

742

积分

热处理助工

积分
742
发表于 2014-6-26 10:44:30 | 显示全部楼层
貌似15CrNiMo淬火后还能达到50HRC。淬火后硬度值跟合金元素、淬透性等也有很大关系吧
学无先后,成者为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678 天

[LV.9]以坛为家II

673

主题

1万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29171
 楼主| 发表于 2014-6-28 17: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随风飘飘 发表于 2014-6-24 10:58
调质硬度大部分技术要求的公差在4-5HRC的范围,可能也是考虑到1、一炉次不同位置的硬度范围;2、材料含碳 ...

我那表格中的数据来源于一家意大利企业,不是”日本标准“。

补充说明:
表格内数据是工艺文件规定的同一个零件不同截面位置心部要求获得的马氏体量的下限值,硬度检测点在心部。
而你检测的是表面硬度。
这是个关键性的区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090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750

主题

7207

回帖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漂流族

积分
30059
发表于 2014-6-29 07: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搬运工 发表于 2014-6-28 17:18
我那表格中的数据来源于一家意大利企业,不是”日本标准“。

补充说明:

这个检测标准值得我们借鉴、学习!这种检测方法,适用与轴承行业吗?
能付出爱心就是福,能消除烦恼就是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678 天

[LV.9]以坛为家II

673

主题

1万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29171
 楼主| 发表于 2014-6-29 10:30:58 | 显示全部楼层
随风飘飘 发表于 2014-6-29 07:23
这个检测标准值得我们借鉴、学习!这种检测方法,适用与轴承行业吗?

从组织与性能的关系这个角度来讲,这种检测方法是具有普遍性的。
轴承也不仅仅只是检测表面组织与硬度。

你仔细想想看,你讲的你的那个零件,淬火后零件表面的马氏体量能多大程度的说明这个零件具有怎样的一个使用性能呢?
当有效控制住了零件某(些)个具体区域的相关组织指标后,零件才会真正具备有设计时所预期的使用性能。
我在这个主题帖子中想要着重强调的一个个人观点是:
简单的用淬火后零件的表面硬度值来比较甲、乙两个零件的淬火质量高低,这是有悖于热处理基本原理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090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750

主题

7207

回帖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漂流族

积分
30059
发表于 2014-6-29 10:39:50 | 显示全部楼层
搬运工 发表于 2014-6-29 10:30
从组织与性能的关系这个角度来讲,这种检测方法是具有普遍性的。
轴承也不仅仅只是检测表面组织与硬度。
...

提个问题!
零件淬火后,次表面得到的马氏体量不同,与回火温度及时间长短有没有关系?
能付出爱心就是福,能消除烦恼就是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090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750

主题

7207

回帖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漂流族

积分
30059
发表于 2014-6-29 10:5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搬运工 发表于 2014-6-29 10:30
从组织与性能的关系这个角度来讲,这种检测方法是具有普遍性的。
轴承也不仅仅只是检测表面组织与硬度。
...

补充一下!
90%M    回火温度    回火时间     得到硬度:HRC28-32
70%M    回火温度    回火时间     得到硬度:HRC28-32
50%M    回火温度    回火时间     得到硬度:HRC28-32
能付出爱心就是福,能消除烦恼就是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678 天

[LV.9]以坛为家II

673

主题

1万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29171
 楼主| 发表于 2014-6-29 11: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随风飘飘 发表于 2014-6-29 10:39
提个问题!
零件淬火后,次表面得到的马氏体量不同,与回火温度及时间长短有没有关系? ...

这句话不怎么好理解。
淬火后得到的马氏体量与之后的回火工序不沾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090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750

主题

7207

回帖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漂流族

积分
30059
发表于 2014-6-29 11: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搬运工 发表于 2014-6-29 11:10
这句话不怎么好理解。
淬火后得到的马氏体量与之后的回火工序不沾边。 ...

换个思考:
“马氏体量的多少与回火之间的关系?‘
马氏体含量达到90%是不是也会产生耐回火呢?
与70%、50%的m的回火时间有什么区别吗?
现场有没有遇到过这种事情呢?有突然延长回火时间,才达到合格的产品吗?
能付出爱心就是福,能消除烦恼就是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678 天

[LV.9]以坛为家II

673

主题

1万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29171
 楼主| 发表于 2014-6-29 11:26:03 | 显示全部楼层
随风飘飘 发表于 2014-6-29 11:18
换个思考:
“马氏体量的多少与回火之间的关系?‘
马氏体含量达到90%是不是也会产生耐回火呢?

这几个问题可以另外单独开新帖讨论。
我在后面的回复中也会谈到一些这方面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6 天

[LV.4]偶尔看看III

32

主题

526

回帖

1650

积分

热处理工程师

积分
1650
发表于 2014-7-22 10:55:45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不是不同的硬度结果对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热处理之家 ( 湘ICP备16021836号 )公安部备案号:43010302000896

GMT+8, 2024-6-14 00:41 , Processed in 0.14217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