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3-4-21 16:28: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孤鸿踏雪 于 2013-4-21 16:32 编辑
aaron01 发表于 2013-4-21 15:12
孤兄,我想问下这个碳化物是未溶的?还是析出的?
如果是未溶的话,这么少的碳化物,是否表征的奥氏体温 ...
像高速钢和Cr12型钢这种高碳高合金莱氏体钢,即使在较高的温度,进行充分的保温(使其充分奥氏体化),其基体组织中仍然存在很多未溶的碳化物,这些未溶的碳化物最终保留至淬火回火后的钢的基体中。但如果淬火温度较低,势必会采用较低的回火温度,从而在回火过程中弥散析出的碳化物数量就比较少。
有资料介绍:退火态的Cr12型钢含有较多的Cm,如Cr12中约有20~28%,Cr12MoV为13~15%。这些钢中添加的Cr大部分形成Cm,只有少数固溶于基体中。
根据X射线衍射分析:Cr12经退火、淬火后的Cm都属于(Cr,Fe)7C3型,有时有少量(Cr,Fe)3C。而Cr12MoV在退火状态除(Cr,Fe)7C3外,还有Cr23C6型存在,而淬火后只有(Cr,Fe)7C3。
Cr12型钢经淬火处理后,其Cm变化不大,而基体中的C和Cr则有所增加,如淬火温度为950~1000℃时,C含量约为0.5%,Cr含量约为4~5%。
至于高速钢在退火态和淬火回火态的碳化物数量是如何变化的,那是很复杂的,老孤先在这里胡诌一通,这方面绝对的权威人士是所以因为,希望他能出来给我们上一课。
高速钢的退火组织为细珠光体基体上分布着合金碳化物,这些碳化物类型很多,结构复杂,除合金渗碳体外,主要还有Cr23C6、VC与(Fe,W)6C等。高速钢的合金元素大部分存在于合金碳化物中。当高速钢加热到Ac1点以上的预热温度范围内,虽然发生珠光体向奥氏体转变,但这些合金碳化物溶解很少,已转变成的奥氏体中碳和合金元素的含量都是比较低的。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的碳化物增多,奥氏体中的碳及合金元素含量增加,Cr的碳化物900°C即开始溶解,到110°C几乎全部溶解于奥氏体中;而V的碳化物在900~1000°C范围几乎不溶解,只有到1000~1200°C时才迅速溶解;W的碳化物在950~1150°C虽然开始溶解,但溶解量却很少,在1150°C以上时(Fe,W)6C型碳化物迅速溶解。但知道1320°C还未完全溶解。为了使合金碳化物充分溶于奥氏体中就必须使高速钢的淬火温度提高到接近熔化温度。
由于高速钢中有一定未溶的合金碳化物,这才可能导致大大降低奥氏体晶粒长大倾向。由此可见,如果在足够高的温度保持足够长的时间,则溶解的碳化物则基体中的碳和合金元素含量将大大提高,由此产生的后果由两个:1. 淬火后有较多的残奥,虽经多次高回,如果没有冷处理,一定还会残存不少;2. 淬火后的组织不会很细密。
由此可以判定,楼主提供的图片淬火温度不会很高。希望所以因为路过斧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