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见仁见智 于 2013-2-2 21:22 编辑
跳槽,是个体制和政策问题,也是一个战略问题。从总体上说,对扩散和普及先进技术,提高国家整体实力有好处,所以政策上不大约束这种事情。比如,山东聊城的轴承保持架、江苏启动的电动工具等等,原来仅很少数的民营企业,现在发展到一个村、一条街都是同一类型的小企业,质量越来越好,品种越来越多,说白了,都是 ‘跳槽’ 发展起来的。这种发展方式,原叫 ‘温州模式’。 跳槽,对一个企业而言,也有两重性。一是骨干人员的离开带走了主要的甚至是核心技术,给企业造成困境,令人很恼火;但也有好处,即又会给企业领导层提升向前发展的动力和机会,迫使新技术的应用,或者为新技术的应用除去了障碍,从而获得新的竞争实力。 解读:1,这里用了 ‘发展的机会’ 和 ‘除去了障碍’ 两个说法,是因为有的骨干人员自持有两下子而以‘权威’自居,他的技术水平就代表了企业的技术水平,如果他固步自封,针插不进,实际上反而成为企业前进的障碍。离开了,应视为好事。 2,我们在形容某个人的流失,卸任或去逝,常常用 ‘重大损失’ 来来表述。其实,这是客套话,或者是一种怀念、追思,仅此而已;哪有什么 ‘重大损失’,后来居上、一浪盖一浪才是真实。 浅见,见笑了 |